41.第十八章 揭秘于桂亭 ——于桂亭的底牌:尊重,给钱

浏览量

   第十八章 揭秘于桂亭

                                  ——于桂亭的底牌:尊重,给钱

    

    1、他悟到了人生最温暖的一个词

    

    当他在澡堂子里被人呼来喝去大声斥责,当他被人骂为“下九流、下三烂”,他深深感受到了不被尊重的痛苦。

    当他青春萌动,朝思暮想终于与女同学见面,却遭遇人家“修脚工也算工作吗”的冷语,他的心灵再次被“看不起”的眼神划伤。

    当他在军营里打到野兔,为首长端上一盆炖肉,首长的一句“打到兔子的先吃第一口”,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温暖。

    原来,不被尊重是那么痛苦,原来,受到尊重是那么舒服。

    多么神奇的尊重,多么美好的尊重。

    我需要尊重,别人同样也需要尊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推己及人,他恍然开悟。

    “我要尊重别人,因为对人不尊重就是一种伤害,因为尊重就可以让人高兴……”

    于桂亭悟到了尊重那个词,从此就把尊重刻在骨子里。

    尊重的本质是“看得起”,是平等相待,是放低身段,是包容,是体谅,是设身处地的着想……

    看似简单的词,做起来却不容易。

    尊重一个人、一群人容易,尊重所有人就不容易。

    尊重与你相似的人容易,尊重与你(性格、财富、地位)天差地别的人就不容易。

    尊重和睦相处的人容易,尊重有仇怨的人就不容易。

    尊重上层社会的人容易,尊重下层劳动者就不容易。

    尊重理解你的人容易,尊重误解你的人就不容易。

    尊重大权在握的人容易,尊重丢官罢职的人就不容易。

    于桂亭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他力所能及地尊重所有人——包括当面吵架、背后骂过他的人,包括令人嫌弃的犯罪人员。

    他的尊重,体现在多个方面,有时是敬酒,有时是问候,有时是给面子,有时是帮忙,有时是“抬点”……

    作为董事长,功名成就加身,社会事务繁杂,心系企业安危,他要时时保持对普通人的尊重,那是怎样的修为?

    

    2、越是普通劳动者,他越要尊重

    

    越是普通劳动者,他越是尊重,越是平常百姓他越尊重,他说,他们得到的尊重最少,最需要尊重。

    走进饭店,他会主动跟服务员打招呼,微笑,点头,说:“你好,辛苦了,麻烦了……”无论是在颐和大酒店还是在外面的餐馆,这几乎是他的“标准语言”。

    有一次中午,工作晚了,他和几个人到颐和新世界的一家餐馆吃饭,他进门,说:“不好意思,今天有点晚了……给你们添麻烦了……”就餐中间,大部分工作人员就下班了,店堂里只剩下两个人值班。于桂亭告诉司机:“一会儿你结账时,记得多给服务员点钱,人家这是‘单独’给咱服务,我心里过意不去……”

    司机结账回来,他又问:“多给了吗?”得到肯定的答复,他点点头。他走出餐馆,服务员相送,他说:“对不起,耽误你们下班了……”司机跟他开玩笑,“要都遇上您老这样的,服务员多盼着加班啊……”

    他特别尊重清洁工。不管是在办公楼还是在酒店,碰到清洁工干活,他会主动打招呼,说:“辛苦了……”中午下班,看到清洁工还在收拾,他会问:“吃饭了吗?”要是地上有个纸团,他看到了,会弯腰捡起放到垃圾箱。他常在会上说:“我为嘛尊重他们,他们擦的可不是地,他们擦的是我的脸蛋子、脑门子……”

    家里经常人来人往,客流不断。他叮嘱家人:“凡是上家里来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热情招待,沏茶倒水,尤其是对穷人,不能怠慢,别让人觉得咱看不起人……穷没栽下穷根,富没种下富苗……”

    家里雇着临时工打理内务,他很关心人家,经常问长问短,事情做得不到位也“不肯说句重话”,人家里外忙活,他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经常顺手给点钱,又怕人家不肯要,就剜着心眼说话:“嘿,老张,我今儿个又赢钱了,给你点儿,拿去花,也替我高兴高兴,这钱不花白不花…… ”   

    要是酒桌上有司机有领导,他通常会举杯先敬司机,他说,“司机就是我的老师,我从司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会场上有老师有学生有校长,他开场讲话,“抬头”是这样的:可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先把学生、老师放到前头。

    有一年元旦,沧州一家幼儿园开联欢会,请他去参加。他很忙,但还是答应了。坐在车上,他沉思不语。司机问他:“于总,您想啥呢?”他答:“我得想想明天讲些啥。”司机笑了,“您老这事还用提前想吗?在幼儿园讲,随便说两句不就行了。”于桂亭一脸认真地说:“可不行。你不知道,这给孩子讲是最不容易的,你让家长听懂容易,让老师听懂容易,让娃娃们听懂就不容易了。咱们到什么地方就要说什么话,我得让孩子们听懂,让他们爱听才行,要不然干嘛让我去……”司机摇摇头,说,“我真服了您了。

    他经常去理发的一个店,在东塑家属院附近。人家开了新店,要请他去给剪彩,他答应了。其实那阵他忙得饭都吃不好,他推了好几个活动,婉拒了某银行的饭局,推迟了去莱州的行程,然后正儿八经地去给一个理发店剪彩,庆祝“开业大吉”。朋友无法理解,说:“老于,企业多少大事小情啊,还不够你操心的吗?惹惹这些事干嘛?你推掉不就得了。”于桂亭笑笑,说:“人家张回嘴不容易,就为请我去,不定翻来覆去想了多少次,才说出话来,我要不去,就伤人心了……”

    他不累吗,他不忙吗?其实他经常面容疲倦,其实他经常累得在车上“长吁一口气”,其实他经常“串桌”应酬,连饭都吃不好,可是他能去参加的“邀请”,他还是尽力去,为的是给人面子,为的不伤人心……

    他说,那叫尊重。

    

    3、他尊重所有人,他看得起任何人

    

    他连“不对眼”的人都尊重。

    有位退休干部,当初在二轻局当过局长,脾气冲天,动不动就骂人。于桂亭不媚上,平时也不做鞍前马后的事。因为分家不均,于桂亭和这位局长蹦过高拍过桌子,这位局长因此心存芥蒂。他退休后门前冷落,以前点头哈腰的人,见面连理也不再理他。他家屋子漏雨,想找过去的手下帮着修修,说了几次都没人搭理,于桂亭知道后,二话不说,派工人拉着材料,上门维修好了……

    他连去世的人都尊重。有一位厂长,也是干塑料行业,工作中较劲,暗地里“挖墙脚”,对东塑的风生水起,很是不服气,也因此人前人后经常说于桂亭的“风凉话”。他去世时,于桂亭听说了,对司机说:“趁午饭后有点空,你拉着我到他那去一趟,拿着钱,咱随大礼(随大礼一般就是一万)……”于桂亭到灵堂前,鞠躬,慰问,嘱咐家属有什么需要,他一定帮忙……

    “人走茶凉”是社会常态,于桂亭没这概念,反而是越对退休人员越亲热,越对离职人员越近乎。

    那些年过年,他会把厂里的退休老人请到酒店,聚餐一回,这几年大范围的少了,但是有“老哥们儿”相聚的场合,他一定到场敬酒。东塑的退休老人,有孩子结婚,请他去主婚、去陪戚,他每回都尽量多喝。有几回,他喝到走路都打晃,预定的会都开不了。人们心疼他,说:“不能不去吗?不能少喝点吗?”他说:“不去当然人家也能理解,但是会叫人觉得没面子,俗话说,请戚不到,两头害臊……我是陪戚的,尽量多喝,人家才觉得那叫真心诚意陪客……”

    市里退休干部离开沧州的,凡是告诉他话的,他必定是“请客”相送,有些老干部回沧,他知道后,定是热情款待。

    一位姓王的退休老干部,离开沧州多年,前两年回沧搞了一个画展,他推掉了公司事务,全程捧场,跟随“服务”,承揽了“招待”任务。他也是六十岁往上的人了,但他对老同志的那个尊重劲儿,好像他就是那位老同志的“秘书”。

    有一年,于桂亭专门请市里的老领导们吃饭,在颐和大酒店坐了五六桌。于桂亭鞠躬敬酒,说:“我今天能请到各位老领导,太荣幸了,也说明我人缘好,我为什么人缘好,我想来想去,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原来我这个人识抬举……”哗,老同志们都被他逗乐了——几十位退休的老同志们,他挨个敬,杯杯干。

    一位市长,退休多年,在石家庄居住。那年回沧,给于桂亭发了个短信。于桂亭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不会发短信,也几乎从不看短信,所以未能前去聚会。后来他听别人说了,晚饭后又赶过来,一见老领导的面,就鞠躬,说:“老市长,你批评我吧,我发现我这个人毛病见长,越来越不着调了……”他不强调自己忙,也不解释他没看到短信,他用“认错”表达自己的歉意。

    他对“犯罪人员”也尊重。有一个王某京,因盗窃判刑。他给于桂亭写了封信,叫媳妇送到于的办公室。信中除了表达敬仰之意,还希望能帮他“减减刑”。王某的媳妇找于桂亭好几次,每次于桂亭都耐心地听她说,然后让她转告王某京,好好改造,不要自暴自弃,争取减刑,出狱后有困难说话……

    张某曾是杀人犯,出狱后找不到工作,依然过着“玩闹儿”生活,后来在某个场合认识了于桂亭。于桂亭像待平常人一样,敬酒,聊天,称兄道弟,好言相劝,给他讲道理说人生,并给他在工地上找了个饭碗。朋友说他,“老于,你真行,你还跟这种人犯话。”他说:“犯罪分子也是人,也需要尊重,他们也得活下去……其实,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

    

    

    4、他连骂过他的人都尊重

    

    

    骂过他的人多了,有亲耳听到的,也有别人传言的,他见了面,照样尊重。说个企业的例子吧。

    有一年东塑搞投票选厂长,副厂长老冯恰出差在外,又恰恰落选了。老冯有意见,以为是于桂亭故意整他,心里憋着气,又不敢跟于桂亭发作,就把一肚子怨气跟轻工部的一个处长说了。当年上项目,于桂亭带着老冯找过这位处长,一来二往,老冯就和这位处长成了朋友。

    处长听到一面之词,要替老冯出气,直接找到于桂亭,说:“听说你们把老冯的副厂长给弄下去了?如果你们不用,就让他跟我走吧,跟我上海南去办公司……”于桂亭说:“没人故意弄他,是工人投票选的,他落选了。你想带他走,如果征求我的意见,我是坚决不同意。但是我尊重老冯的意见,如果他自己非愿意去,让他自己来找我,我不拦着……”处长被驳了面,气愤愤地走了。

    过不久,他又带着两张机票来找于桂亭,说:“我要带老冯走,上海南去办公司……于桂亭还是那句话,你想带他走,我坚决不同意……如果他自己来找我,我不拦着……处长两次碰了软钉子,心里火气也大了。

    时间不长,轻工部在北京召开行业会,在一次吃饭的时候,那位处长竟当着东塑来开会的十来个人的面,大骂于桂亭,什么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卸磨杀驴啦,什么过河拆桥、不是个东西啦……那些话,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东塑的人怕于桂亭生气,没敢告诉他。但省轻工厅去参加会议的,有于桂亭的朋友,打电话问他,“老于,怎么回事?骂得那么厉害……”于桂亭说,没什么,这位处长可能是误会了。于桂亭找当时开会的人核实了情况,依然没有发火,也没有找老冯“算账”。

    后来,趁一次开会的机会,于桂亭找到这位处长,态度和蔼地跟他解释了一番。“当初让老冯当副厂长,很多人都反对,说,让地主来管俺们贫民了。是我力主着让他抓业务工作……我要是不看重他,怎么会提他……老冯落选了,不高兴,有情绪,我能理解……当时你也是带着情绪找我的,如果当时真让老冯走了,对厂子、对他个人,都是很大的损失——他等于是负气而走的,人在生气时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后悔……他如果去了海南待不下去再回来,东塑可就没有他的落脚之地了……落选了,群众对他有意见,他需要反思,自省,群众的工作我也需要慢慢去做,这都需要时间……”

    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于桂亭该怎么重用老冯还怎么重用,该怎么对那位处长好就怎么对处长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后来这位处长退休了,门庭冷清,风光不再。于桂亭却是威望日隆,盛誉加身。于桂亭对这位卸职的处长,没有半点轻慢的词色,也没有因误会心生芥蒂,见面一如既往地尊重。沧州也成了这位处长向往的地方。他几乎每年都到沧州来,来了吃喝玩住都是于桂亭“包揽”……于桂亭那个诚心敬意劲儿,那个尊重劲儿,你不会想到,于桂亭招待的曾是“破口大骂”过他的人。

    2015年我采访时,正赶上这位退休处长带着爱人来了,此时他无官无职,年迈发苍……于桂亭陪着早晨喝“羊肠汤”,中午在颐和大酒店宴请,吃完饭,于桂亭掏出一沓钱,塞给处长爱人,说:“我这儿也有个商贸城,你们去转转,老嫂子第一次来,这钱就给老嫂子买件衣服……你当疼我,我就不亲自陪着去转了……”

    

    

    5、尊重和给钱,精神和物质并重

    

    看过一段短文,感喟在心,照录于此。

    一位总统带着孙子散步,有个乞丐向他鞠躬敬礼,总统马上驻足还礼,而且弯腰更深。孙子不解:“他只是个乞丐啊。”总统回答:“我绝不允许一个乞丐比总统更有礼貌!不要以为别人尊敬你,是因为你很优秀,其实别人尊敬你,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对谁都尊敬。”礼貌和尊重,象征的是境界和修为!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随意看不起别人,给你面子,并不代表你有面子……

    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因为别人优秀!说得真好。

    于桂亭的尊重,是一种“万等人在世,人人都有优点”的大包容,是“没有高低贵贱,我看得起任何人”的大心胸,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修脚工锤炼出来的、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和修为。

    这种修为可以总结为:不歧视他人的处世态度,不干扰他人的生活状况,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看似“不可思议”的事物……一个董事长,有足够的威望可以一呼百应,一言九鼎,还能对普通人保持足够的尊重、耐心和礼貌,这不是哪一个身居高位的人都能做到的。

    但是,如果这种境界和修为,只是止于鞠躬,还远远焕发不了它庞大的力量,也托不起一个人“令人追随”的人格力量,于桂亭还有另一个过人之处——给钱,与尊重“搭配使用”。

    用于桂亭的话说:你尊重他,天天给他鞠躬,一天鞠10个躬,不给工资也留不住人。你给钱,不尊重他,留得住人留不住心……他这是从管理角度来讲“尊重、给钱”的道理,但是他的尊重、给钱不仅用在了管理之中,更是成为他普及到众生的“做人”方式。

    有人说,于桂亭有钱,自己花不了,“给钱”有什么稀奇的?

    那我只能告诉你,于桂亭“给钱”,不是因为他钱多的花不了,而是因为他看淡钱财,视钱如鸡毛。

    他有钱时“活大方撒”,他在困窘到一贫如洗时,照样“拿钱不当钱”,照样“给钱”不眨眼,这种“舍得”境界,不是人们通常意义的穷富概念。

    

    

    6、他给钱,可以倾囊而出——穷也穷得大方

    

    20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吃饭也就是温饱,于桂亭出工作组,下乡到郊区八里屯,黑白参加村里劳动。

    村里浇地,没钱买柴油,他赶回家,问媳妇,“家里有钱吗?”媳妇说:“有三十五块钱。”他叫媳妇全拿出来,揣进兜里。匆匆回到村里,他把钱交给村干部,说:“先拿着这钱去买柴油,这麦子浇不上水可是大事……”那时候的三十五块钱,是笔很大的数目,全村的浇水问题都解决了。村干部多少年念叨他的好,他离开若干年后,依然给他家送白菜、红薯……

    他入主东塑第一年,扭亏为盈,上级奖励给他2000元钱,对于只有四十块钱工资的他,算是笔大财了。

    钱领回来,他在兜里放都没放,叫过工会主席来,“老李,你拿着这钱,给职工们买电影票去,一人两张”——连家属的都有了。

    买完电影票,老李还剩回200元钱,于桂亭说:“你再跑趟,把这钱给幼儿园送去……”

    2000块钱,他一分不留地送给了别人。

    有一年夏天,于桂亭和医专的一位朋友在大排档吃饭,有个小伙子,在那里唱歌,没有客人点歌,依然自顾自地唱。于桂亭看看兜里,只有几百块钱,他跟朋友借了几百,凑够一千块钱。他喊过小伙子来,让他坐下吃点东西。小伙子说,他谈了女朋友,快要结婚了,晚上出来唱歌挣“外快”……于桂亭拿出一千块钱给他,说“这钱你拿着,买个洗衣机什么的,结了婚,好好过日子……”

    小伙子是谁,他不认识。

    一位六旬老太太,到东塑来找于桂亭。在楼门口转悠时,正好碰到于桂亭开会回来。于桂亭让到三楼办公室,斟茶倒水,问有啥事。老太太说,她是鞠官屯人,孩子考上大学,缺学费,想让他帮帮忙……于桂亭让她到旁边的会议室等一会儿。他喊过来司机,说,我手头用钱,你先给我取五万来。一会儿,司机回来了,把钱交给于桂亭。于桂亭把钱交给老太太,说:“孩子有出息,我也跟着高兴,这钱就是我送给你的,让孩子好好上学……”老太太无以言表,眼眶湿润,“俺替孩子谢谢六狼爷……”

    老太太是谁,他不认得。

    有一次,在颐和大酒店吃饭,席间有电业局的领导,还有一位村干部。电业局的领导介绍说,这位村干部人很善,捡了个“爹”在自家养了六七年了……吃完饭,于桂亭告诉司机,“取二万块钱给村干部送去,就冲人家对流浪老人的善举,咱也表示表示敬意。”村干部姓谁名啥,他没记住,司机只能想法给电业局的这个领导送去,请他转交。

    这些事,说起来都有些年头了,那时候东塑还没改制,于桂亭手头也没钱,他过的是普通工人的日子。但是给钱,从来没心疼过。

    要给别人钱,首先得自己超脱钱,看淡钱,这份大方,几人能有?尤其是人在穷困时,谁拿着钱不是宝贝啊!

    

    

    7、给钱,你高兴,我也高兴

    

    

    于桂亭手头宽绰些后,给钱就是“随时随地”的行为。

    东塑的一位门卫,孩子大学毕业,分在外地,结婚买房子凑不齐钱,这位门卫来到于桂亭办公室,说想借点钱。门卫人很老实,说话一着急还有口吃的毛病,于桂亭怕打断他就接不上茬了,一直微笑着听他说。

    门卫说完了,于桂亭说:“五万够吗?给你五万。”门卫点头,“够了,够了。”“不过今天手头没这么多钱,你明天再来一趟吧。”第二天门卫又来了,于桂亭把钱给他。门卫提前写好了借条,说:“董事长,这是借条,等我有了钱就还你。”于桂亭拿过借条,看也没看,又递给门卫,说:“这借条我不要,你拿着给你儿子,就当你儿子借你的,他要还就还你……”

    于桂亭在山东莱州定了一个青牛,跟石匠讲好价格,雕完后送货上门。那天,石牛送到他家里,在院里摆放好,小老板又把腿部进行了打磨——由于怕运输出问题,腿部雕得稍微粗些。于桂亭看人家干活,说:“兄弟,你不容易,我再多给你五千……”小老板一听高兴坏了。

    那时候家里正忙秋,他媳妇给他打电话,说:“怎么还不回来?地里的花生都熟了,再不收就都落蛋了……”小老板在电话里冲媳妇吼:“你知道人家于老板多好啊,多大方,人家又多给咱五千块钱,你那几袋子花生,才值几块钱,扔就扔了……”

    有一个女工,离开东塑多年,几次打电话要来看看老领导。那天终于候到于桂亭有空儿,搬着个小纸箱来了。说了几句客套话,她的话转入正题,说多年不见,很想念老领导,今天来,看望之外,还给老领导拿过来几瓶保健品——是她自己卖的,可以清肠养颜等等。于桂亭问:“这些东西多少钱?”女士说:“一万五。这几瓶是送你喝的,你喝着好,以后再要再给钱……”于桂亭拿出一万五,说:“这东西我留下,这钱你拿着走……如果不拿着,就别来了。”女工拿着钱走了。于桂亭喊来司机,说:“这东西我不要,你看看谁要,送人去。”

    有一位Z先生,是公务员,他的父亲是退休老干部。老领导在职时,跟于桂亭关系不错,Z先生跟于桂亭也算得上熟人。有一天,Z来了,跟于说自己的苦恼:老人年纪大了,脾气也不好,家里雇了个保姆伺候,谁承想,谁也伺候不下来,这一年,光保姆换了好几个……于桂亭听完,说:“我给你出个主意吧。多给保姆点钱,偷着给,别让老人知道……你甭发愁,这钱我替你出,一个月多给人家一千,保准她不走……”说着,于桂亭拿出一沓钱,递给Z先生,“这是今年的,用完了,你再来拿……”Z先生拿了钱,起身要走,于桂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嘱咐,“兄弟,这钱你得交给你媳妇,让她给保姆,你可千万别偷着给保姆,那就乱套了……”

    又一次,这位Z先生又来了,又跟于念叨:节前,市领导去慰问老干部时,到他家里去了,问老人有什么困难,老人说,房子坏了,想修整修整。领导答应了,说做做预算,看看多少钱。Z家一做预算,要二三十万,跟领导一说,领导犯愁了,钱太多,没法报销。Z先生郁闷,又不敢跟老人说,怕他们生气……于桂亭听完了,说:“这事好说。这钱我贴补上,改天你过来拿三十万,把房子修好,你也别告诉老人,就说是政府给修好了……”

    有一天,献县韩村镇来了几位村干部,找于桂亭买PVC塑料管。他们说,村子里修路铺水管,资金有限,希望给个最便宜价。于桂亭打电话找分厂,给他们按的最低卖价。村干部走时,于桂亭自己又拿出了五万块钱,交给村干部,说:“这是最低价了,管子不能白送,否则就坏了规则……这是我个人的钱,我资助村里五万,算是表示一份心意……”

    东塑收购白酒厂后,有一次请一些文化人士开座谈会,席间有位孙学者,发言时讲了几句,大意是,我给两个企业做过广告词,这两个企业都黄了,从那我就下定决心,以后,只做文化,不做广告……他简短说了几句,因有事在身中途离场。这简短的几句话,于桂亭听了却很感兴趣。会后,于桂亭告诉御河酒业的负责人,“给孙学者拿二十万去,就为了人家‘不做广告只做文化’这些话,说得到位,启发了我,以后,咱也只做品质,不做广告……”

    转天御河酒业的李总就把钱给孙学者送去了,为了人家几句话对他有启发,于桂亭咣当一下子扔出去20万。

    有一位军旅作家,写了不少沧州的歌,其中有一首是歌颂东塑铸铁狮的事,于桂亭知道了,说:“给人家送过去十万,别让人白劳动,写文章的人不容易……”

    有一位在某学校任职的朋友,上他办公室来,说自己正准备出本书,于桂亭一听,“立马通透了”,打开保险柜,拿出五万块钱来,全力“资助”。那天正赶上我在那采访,我问于,他自己出不起书吗?为什么拿你的钱?于桂亭笑了,说:“他知道花我的钱我高兴。”

    他没有说那位朋友“自己舍不得花钱”,也没说朋友“挣个死工资不容易”,他说“他知道花我的钱我高兴”,我当时听了一愣,原来,别人花他的钱他高兴——于桂亭真是跟别人不一样。

    

    

    8、有一种给钱,叫“刀切豆腐”

    

    于桂亭给钱,给的五花八门,有时也给的特别“奇葩”。

    有一个朋友,找到于桂亭,特别想在颐和文园买套房子,左说右说让于给想办法。那时文园的房子早就抢光了,一套也没剩。于桂亭思来想去,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把女儿的那套房转给朋友。按说房价早涨上去了,朋友多掏点钱也是应该的,但是于桂亭不愿让朋友多花钱,所以就按原价出手,但又不愿让女儿不高兴。事办完了,于桂亭自己拿出五万块钱,交给女儿,说:“你那套房子我碰上茬儿给卖了,多卖了五万块钱,你拿去花吧……”——于桂亭这钱“贴”的,双方都不知情。    

    再说一个薄先生的事。

    薄先生是个公务员,投亲靠友地筹了二百万,进行投资,后来鸡飞蛋打血本无归。要过年了,追账的堵着门。薄先生抱着一试的想法,来找于桂亭,张口想借二百万……于桂亭跟他不熟,平时也没什么交往,也就是大概知道某单位有这么个人,他愣是点头答应,把钱给出去了。

    叫不上名字,也摸不准人家的“底细”,而且也没有“借条”……天底下有这么借给别人钱的吗?这钱要不想还,或没有能力还,与白给何异?

    对这种违反常规的给钱,于桂亭如此解释:“这钱是救命钱——他可能也借了高利贷,要是还不上,不但他的家要毁了,恐怕他的工作也要丢了……人一辈子,上大学考公务员,有这么份工作,不容易啊。”

    “这钱要是多年不还,你会追吗?”我问他。于桂亭摇头,“不会。我借出去的钱也有不还的,从来没追过。因为你不追,他还会欠你个人情,你要是追,就有可能追成仇人……”

    “别人拿了你的钱,如果还不上,会不会用其他的方法回报?”

    “借钱也好,给钱也好,我也从没想过别人会不会回报,因为施恩一望报,就想得多了,想得多了就痛苦……那还不如不往外借呢。”

    他给钱,有时是助人,有时是不愿欠人情,有时是让人高兴,有时是解困,有时是摆平事……原因多样,顺势而给,从来都给得不眨眼。

    

    9 、别人存钱,我存人心

    

    举的这些例子,不过是他顺手给钱的一些小例一——他的给钱,根本说不完,一是他几乎不记这些事,二是他给钱不拘形式,比如红白喜事“随大礼”,孩子满月老人过寿“给钱”,退休老哥们相聚给钱,上医院看病人“扔钱”,遇到酒场别人请客他“掏钱”,还有更隐性的——卖房子卖商铺让利,其实也是“送钱”……

    从这个角度说,受他恩惠的人太多了。

    什么是富贵啊?能够给予就是富,被人需要就是贵——当他被许多人需要的时候,他就成了许多人的贵人。

    其实,于桂亭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财富如山。

    于桂亭没有存款,也没有存折。

    改制前,于桂亭是个十足的穷人。改制后,尤其是明珠上市后,他作为实际控制人,股份有了分红,他才算有钱了。说白了,他真正的财富,就是那些股权,但是他又不套现,所以股权对他不过是“纸上富贵”。

    于桂亭花钱来源就是每年的分红。这些分红,也没在他手里,而是“存”在企业里,用于企业的滚动发展,他要花钱,就在财务上“现支”。

    于桂亭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分红,他也不算这个账。

    每年往外漫天撒放得有多少钱,他也不算这个账。

    他住着两幢别墅,有个小游艇,有酒窖,其实,那是他“显摆”给别人看的。

    在沧州,于桂亭绝对不是富豪级的人,但他是最会花钱的人,最舍得“给钱”的人。

    他说,我一辈子不做守财奴。

    于桂亭只有小学文化。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修脚工以天性的聪明和后天的成长,悟透了两件事:一是人得死,二是人都需要精神和物质。

    悟透了生死,他就看淡了钱财。

    悟透了“人都需要精神和物质”,他就通透了社会和人性。

    “别人存钱,我存人心。”

    “别人留钱,我留精神。”

    “我这叫给后人留青山。”

    这就是于桂亭。

    尊重和给钱,是于桂亭的管理之术,也是他的处事之道,高深吗?一点也不高深,甚至可以说很简单,但绝对击中了人心最柔软也是最坚硬的地方。

    一个人穷时舍得把自己的兜掏干净,一个人富时能放低身段尊重所有人,这就叫修为和境界。

    一个修脚工的修为和境界。

    

    

    

    10、尊重和给钱,是于桂亭最好的风水

    

    

    许多人说,于桂亭有人格魅力,但是魅力来自哪里,说不清。

    许多人说,于桂亭有道行,办事顺风顺水,但道行在哪里,道不明。

    许多人说,于桂亭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在哪里,也闹不明白。

    其实,他的人格魅力、他的道行、他的与众不同,就是尊重、给钱……

    尊重给钱,就是于桂亭最好的风水,也是他最硬的底牌……

    尊重和给钱,成就了一个修脚工的“妖孽”人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往不胜。

    因为尊重和给钱,他的身边鞍前马后者有之,肝胆相照者有之,称兄道弟者有之,真心敬服者有之……可以说,追随者众。

    他像一个光源,不由自主地吸引着人们,人们不由自主地要到他那边去,因为那里有创造,有平台,有不竭的动力,有快乐的源泉,有跳动的火焰……在尊重和给钱里,有人获得了温暖,有人得到了实惠,有人明白了活的意义,有人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他也以此聚了人气,拢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有一句话说,你所有付出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有一句话说,你能包容多少人,就能管理多少人。

    还有一句话说,有多少人追随你,你就做多少人的事业。

    当他把尊重、给钱奉献给别人,当他致力于“让别人高兴”的事业,他得到了双倍的回报。

    有的回报“感恩”,有的回报“口碑”,有的回报“绿灯”,有的回报“真诚”,有的回报“友谊”,有的回报“拼命工作”……

    世界就是那么辩证,人气即财气,舍弃即得到,口碑即成功……他给了许多人一滴水,许多人反过来,一人给他一滴,就汇成了一条河。

    壮大的明珠是一条河,多元的东塑是一条河,兴盛的地产是一条河,一呼百应、朋友无数是一条河……

    这就是于桂亭成功的秘径。

    也容易,也不容易。

    也简单,也不简单。

    行文至此,本节该结束了,最后再说一句于桂亭的名言:

    眼光短浅的人赚不着长远的钱;贪小便宜的人发不了大财;为了钱活着的人做不了大事,你让别人高兴别人才能让你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