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铁狮重生——见证千年的传奇
1、精益求精
2011年10月24日,邯郸新兴际华集团高级工程师来到泊头现场,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指导。
要铸寿命千年以上的铁狮,材料配比跟普通的铸件有什么不同?
树脂如何使用可以提高铸件的耐收缩性?
铁狮退让性尺度如何把握?
一个个细小却关键的问题重新进行研究探讨。
安装电熔炉,对铸铁合金成分进行熔炼试验,用不同的温度浇铸试验铸件。
为了掌握材料配比和铁水温度最佳掌控点,技术人员分别对一千二百四十至一千三百六十摄氏度浇铸的四个试块进行金属技术参数化验。
化验结果电传给了中国铸造专家边建学。
远在印度从事援建项目的边建学根据化验结果,发回了一份详尽的关于铸造成分和温度控制的报告分析建议。
为了确保铁水足量供应,新建了一座十五吨高炉,又新添了一座八吨的冲天炉。
内芯材料改为碱性树脂砂,提高铸件降温过程中的耐收缩性。
外型范块使用固化强度较高的酸性树脂砂。
壁厚关系到整个铁狮子的重量、重心、完整度。为增加整体铸件的承重强度,腿部壁厚增加为十厘米。内壁设计了加强筋,形成一个圆筒形井字形状。
狮身壁厚增为八厘米,狮身加强筋为纵横排布,使其在冷却收缩时增强内应力,有效地起到抑制开裂的作用。
这样,铁狮壁厚从原来的平均三到五厘米,变成了八到十厘米,体重也增加到百吨之上。
为减轻铁狮子足部、腿部压力,在泥芯内部的足部以及腿部的铸件内壁上放置冷铁,以使其较快冷却凝固。
全部脱模区域涂上优质脱模剂。
整个浇铸系统二百九十根浇道像人体的主动脉,采用陶瓷管道,以减少铁水在流动过程中对砂型的冲击。
陶瓷管道的内浇口,采取外大内小的喇叭形状,呈偏三十五度角切线设置,这样使铁水在狮腿部型腔形成旋转向上的态势,可增加铁水浇铸压力,以保证铸件表面质量。
为了保证铁水质量,换用不同厂家的生铁,这一次,都是从本溪购进的中国特级铸铁。
按照专家建议,对灰口铁所含微量元素的配比进行了合理调整,以达到铸件强度和韧性的最佳状态。
…… ……
游走了千年的瀚海之风,吹拂着人们时而胶着时而清晰的思绪。
悬挂了万世的星月,照耀着昼夜思虑难以安眠的心。
千年之前的李云带领工匠们决定铸铁狮时,是否也经历着同样的千谋万划寝食不宁?
没有人能复制出一千年前的场景了,那化铁炉边熊熊的大火,却延伸到了现在,烧燎着狮城一群想重铸铁狮人的心。
这是艺术的再生,是文脉的对接,是精神的传承,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精神的仰望和叩问。
问湛湛青天,问苍茫大地。
日月轮转,铁狮能否重生?
2、全力以赴
原本,东塑的参与,不过是拿钱就可以了。
狮子像不像,应该是美术专家的事。铁狮开不开裂,应该是铸造技师的事。是分体还是整体,应该是铸造领导小组的事。可是,现在这些事,好像都成了东塑的事。
于桂亭的坚持完美,把“捐钱”的初衷,变成了重铸工程的主导方。
于桂亭仿佛有一种责任,他,东塑,要把一个完美的铁狮留在世上,留给后人。
一个政府倡导的行为,一个城市灵魂的重塑,世人凝注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几个原本不相干的人身上。
因缘际会,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妙。
于桂亭为铁狮子怒了,苏东利为铁狮子魔怔了,赵如奇为铁狮子丢了总经理,钱瑞泽为铁狮子打碎原稿……
所有一脚踏进铁狮子重铸工程里的人,全都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赵如奇掌控着各道关键工序的进程。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东塑集团的总经理了,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专心致志做好重铸工作。
赵如奇深知这对他的职业生涯意味着什么,也深知这对他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到了后期,对于他意味着什么,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豁出命去,这个铁狮也得铸成它。
文物、雕塑、炼铁、铸造,这是他四十多年人生里,全然陌生的字眼,现在他却将自己融入其中,力求贯通。
而且他率领的队伍,将要达到的高度,是一个国宝级的创吉尼斯纪录的高度。
在现场的日子里,他一次次暗地里为自己鼓劲,反正是豁出去了。总经理的位子已无足轻重,这辈子能做成这一件事也算值了,不然的话,我就是从楼顶跳下去也无法向世人交代。
从沧州市到华民铸造厂近八十公里的路程,赵如奇经常一天往返二三次。
工人们昼夜加班,他跟着风雨兼程。
合箱,是浇铸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11月26日,晚上九点,合箱的时间到了。
内外型的完美性,范块之间的密封性,箱体合范固后的抗膨胀性,活块内陶瓷管浇铸系统是否通畅,都关系到铸件的成败。
赵如奇再一次顺着陡直的爬梯下到地坑的底部,手拿电筒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在深暗的地坑里,他的身影和巨大的铁狮融叠在一起。
他的眼睛炯然沉静,望着铁狮的每一个细节,不敢有丝毫疏漏。
他的粗粝的手抚过狮身,仿佛是在为它做最后一次的叮嘱和送行。
2012年的元旦就要到来了。
人们已经没有了新年的概念。
浇铸前几天,赵如奇、李西岳、苏东利几乎是彻夜聚在办公室里研究。
烟灰缸一会儿就满了,屋子里烟雾弥漫。
冬天的风呼啸打窗,每个人似乎都忘了处境的艰难。
这个世界,真正做成一件好事,不仅要靠实力,更要靠一种精神。
每个参与铁狮铸造的人,都被这种精神笼罩着,感染着。
他们都忘我了,不管如何苦累,每个人都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荣光。
他们在用铁狮子精神铸铁狮子。
不屈不挠、威武不屈、仁至义尽、豪爽热情……
现在,他们也终于明白于桂亭的话,他们是在铸沧州人的魂。
3、冲天炉点火
2011年12月17日。
砂型四周与型坑之间的空间也填满了围砂,地坑与巨大的砂型固为一体,杜绝了浇铸时向水平方向膨胀的隐患。
这样一来,预期膨胀的受力点将集中在砂箱的顶部。为此,他们用粗硕的工字钢,焊成框架与地桩和配重铁连在一起,牢牢地压住可能产生的千吨浮力。
设备检修完成。
工人多次演练。
消防、电力、通讯随时待命。
一切部署完毕。
数座冲天炉组成了一个小炉群,在寒冬的风里,庄严静默,等待点火的命令。
一百多名工人集合完毕。他们是从各村里招选来的——自愿参加浇铸任务。
赵如奇在现场每个人的脸上巡视着。这些来自乡邻的160名工人,都是黑红的面孔,都是粗糙的大手,都穿着污迹斑斑的大棉袄。他们不像集团职工那样训练有素,今天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平时可能有些散漫的老乡,今天推起料车的脚步也变得很轻盈。他们不是为钱来的,他们说,不给钱也愿参加进来。
赵如奇被现场的气氛打动了,被人们凝重虔敬的神情打动了。
他让助理回到沧州,从家里取来了两万元现金。
他亲自拿着钱,发到工人手上。从炉前工到送料工,各道工序的每个工人都拿到了一百元鼓励金。
每送给一个人,他都鞠躬,说:“谢谢,谢谢,辛苦了。”
浇铸时间定在了凌晨。
为什么选择夜静更深的时刻?
也许是考虑晚上更安静,可以不被白天的喧嚣繁杂打扰。
也许是从风水方位考虑,获得一个最佳良辰吉时的安慰。
也许是万籁俱寂时刻,人更容易全神贯注天人对话。
星垂旷野,朔风呼啸。
四野,漆黑漆黑的,像扣起的锅底。
这里却灯火通明。
华北平原的这个小村庄一隅,在幽暗的旷野中,成为星光照耀的圣地。
冲天炉向天静默。
成堆的生铁,成堆的炭块,静默的吊车,都等待一个神圣的时刻。
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烟雾蒸腾。
现场每个人都关掉了手机,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2010年12月18日零时8分。
一声令下,四台冲天炉同时点火。
鼓风机欢快地轰鸣。
炉膛蹿起熊熊火苗。
上料机将一斗斗的灰口铁和炭送入炉腔。
七个10吨吊包,四个20吨座包,在车间里各就各位,工人坚守在各个岗位。
通红的炉火映照下,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神圣的光。
他们在幽深的夜里,在蜂鸣的鼓风机声里,几乎是沉默地劳动着。
连日来已经过熔炼、浇铸流程反复演练的每个工人,动作熟练而有序。
他们认真的脸庞,劳动的身影,严肃的目光,成为这个夜晚最生动的剪影。
所有人,把一种信念融进了铁水里。
所有人,把一种神圣融进了骨子里。
现场有神灵。
所有参与的人,都仿佛是上天派来的神灵。
4、我们站在地坑之上
8时42分,足量的铁水已经达到所需的温度。
11个铁水包的温差竟奇迹般地控制在十二摄氏度之内。
浇铸开始。
李西岳、苏东利、赵如奇,还有从邯郸赶过来的专家张晶,都站在隆起的砂型台上。他们手拿话筒,指挥着各个部位的有序浇铸。
这是最关键的时刻。
也是最危险的时刻。
铸造之乡的人们明白,他们的脚下有多危险。
干过铸造的人们,几乎都经历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情:盛满数吨铁水的锅炉发生爆炸,现场一片凌乱,三百公斤的炉盖飞到了二百米外的房顶上……
今天,他们脚下的地坑中,滚动的是一千多度的铁水。
而且,要灌进一百多吨滚烫的铁水。
一千多度的大火球。
一百多吨的小火山。
所有参加重铸的人们,都置身在这火山上。
指挥声,匆忙的脚步,大声喊话声,笼罩着整个浇铸现场。
铁水,汩汩流进浇冒口。
11个浇冒口同时腾起热浪。
通红的铁水倾流而下。
天车挥动着手臂,让铁水包倾斜到合适的角度。
金花四溅,铁水流淌,雾气腾绕。
光和热笼罩着车间。
几个人站在地坑上,那个位置,正是铁狮子的背部。
一旦发生爆炸,人跑无处跑。
别说人了,车间都会找不着了。
赵如奇眼睛充着血丝,脸上却出奇地镇静,他观察着现场的一切,只是没人知道,他揣在兜里的手,紧紧攥着拳头,手心里已是汗津津的。
李西岳依然是标志性的长发,只是这时头戴安全帽,让他变得跟现场的工人们一样浑身黑迹。如果不是手拿大喇叭,恐怕没人分出他是那个来自上海的工艺师了。
苏东利穿着滚了一冬的军绿棉大衣,胡子拉碴,几天也没洗脸的样子,有点让人不敢认了。
几个人几乎都是两宿没睡觉了。这几天的状态,基本上就是神经病了一样。
李西岳要当总指挥,苏东利不让。他说,浇铸这事,还是我当总指挥。
人们脑子里已经没有危险这个词了。他们都在抢责任。
事后苏东利说,那一刻,他想到了古代干将莫邪铸宝剑的传说,铸者要以身投炉,才能铸出绝世宝剑……他们选择站在狮背上,其实也是把命交托给了这一项伟大的使命。
千年铸一回。
要用全部的精力,全部的至诚,全部的智慧。
滚烫的铁水,带着人们的期盼,带着热望,带着人们对铁狮精神的顶礼膜拜,带着沧州大地渤海之滨的浩瀚与刚柔,汩汩流进砂模。
12分钟,整整12分钟,仅仅12分钟,浇铸完成。
最后一包铁水倾完的时刻,晨光照耀天地。
一束明亮的光透过厂房,正好照射在地坑之上。
站在狮背上的几个人,这一刻,都沐浴在璀璨的晨光里。
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沧州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他们以身献祭,完成了重铸铁狮的生命之歌。
5、铁狮重生
经过25天的降温,铁狮主体温度已降到了三百摄氏度以下。
2011年1月11日11时11分,铁狮清除围砂。
在热烈的鞭炮声中,赵如奇、钱瑞泽、李西岳、苏东利,手持风镐,铲开了铁狮箱块围砂的第一抔土。
固化的砂型块,坚硬得像一整块石头。
工人小心翼翼,一点点操作。
狮头、狮耳、狮鼻、狮口……一点点露出真容。
春节的鞭炮已经开始在乡村啪啪炸响。
咚—当—。
咚—当—。
好像在为这新铁狮的涅槃重生欢庆。
好像在为这千年一铸的铁狮精神大声礼赞。
一个经过三铸的铁狮,历经660天的悲欢焦愁,走出地坑。
这是一个祈盼了又祈盼的,完美的铁狮。
2011年3月25日。
晴阳高照,碧空如洗。
华民铸造公司门前,几十米长的气球悬标随风飘舞。
锣鼓中,舞狮队精神抖擞,欢腾跳跃。
大铁狮要移身狮城公园了。
人们从山东买来二十丈红绫,遮盖在它的身上。
人们买来上万元的开天雷,欢送它起程前行。
四邻八乡的人们,蜂拥而来。
苏东利的妻子,抱着一周岁的狮缘,站在人群中,泪花点点。
一个正输液的孩子,站在诊所门口,目送着缓缓前行的车队。
一个叫莉莉的女孩,眼睛湿湿的,手举摄像机追着车队送了一程又一程。作为华民的一名员工,她负责整理资料,记录重铸日志。在铸铁狮的660个日子里,她见证了铁狮诞生的全部过程。这是她从学校毕业后,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重大事件,铁狮的艰难曲折,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磨灭的酸甜苦辣。
沧州摄影师王少华,背着沉重的行头,徒步跟随车队走了十余里。他穿梭在熙攘的人群里,捕捉着一个个有纪念意义的画面。他从三十年前就关注着铁狮子的命运,拍下了一张又一张铁狮的镜头,这次,他对新铸铁狮跟踪拍摄两年,用镜头,倾注着一个沧州人对铁狮的全部深情。
运输车是“路洋运输”为铁狮特制的超大型平板车,长24米、宽7米,有74个轱辘。
平板车上,用35吨自硬沙制作了底座,铁狮稳稳地躺在上面。
“海滨吊装”出动四部大型吊车。
每部吊车都是特制的胳膊粗的橘黄色尼龙吊带,每条可承重120吨。
公安、交警、交通、电力、通信、工信,以及沿途各乡镇的工作人员,一路护送。
过桥梁,爬斜坡,钻桥洞,经过五个小时的跋涉,新铁狮终于走完了80公里路程,安全抵达。
狮城公园里,礼炮齐鸣,锣鼓喧天。
市民们自发来到公园,迎接铁狮的到来。
74岁的吴占夫老人,手拿相机,站在人群里,翘首等待。他从早晨九点就等在公园,一直等到了下午三点,连中午饭都没吃。
可是他格外高兴。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说:“机会难得啊,咱这个狮子这么好,卸车、吊装,这一切都想把它录下来,这是宝贵资料,所以我一天不吃饭也值。过去的老狮子已经不行了,腿都瘫痪了,弄棍子支着,这个狮子好呀,比那个狮子也大,寿命两千年,更好了,所以我一听狮子要来,非常高兴,非常激动,这大铁狮,为咱沧州增光添彩啊。
6、工匠精神
入夜,狮城广场一片灯火通明。
13座汉白玉景观桥,桥桥缀星。
18盏一柱擎天景观灯,灯灯灿然。
于桂亭、赵如奇、钱瑞泽、苏东利、李西岳等人,都汇聚在了铁狮脚下——明天,就是“装藏”的日子。
威武雄壮的大铁狮,在灯光映衬下,发着金属的润泽之光。
每一个有狮缘的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升华。
苏东利感慨:“第一次铸,李总说要几时几分,错过这个吉时不行,后来一语成谶(zhen),我心里还骂他乌鸦嘴。现在看来,幸亏第一个没铸成,现在看那个铁狮,就觉得像个狮子狗一样。”
李西岳笑了:“这一切都是天意。那一场大雨,也是天意。第二次要铸成了,也会留下许多遗憾。”
赵如奇说:“这第三次铸的铁狮,才是真正完美的铁狮。有了钱教授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有了这么完美铁狮再生。”
钱瑞泽说:“这是我做过的最费工夫的一个作品,是于董事长传承的理念感染了我,这是传承的艺术品,要载入历史,不能留下遗憾。没有于董事长的完美追求,没有他‘不将就’的理念,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一次次修改。”
钱瑞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一个董事长的精益求精。
而一向婉约的李西岳,似乎也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风格。他拍着赵如奇的肩,诚挚地说:“和你们沧州人处久了,想不豪爽都不行了。从铁狮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质,那就是仗义。与你们合作是我最舒心的一次经历。”
赵如奇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了人生更重要的一个词:合力。
苏东利呢,在重铸的历练中,从心灵到精神,抵达了人生更开阔地带。
于桂亭呢,听着人们的谈话,他一直在微笑,一直在仰望。
不管人们说什么,他只有两个字,谢谢,谢谢。
好事都是难事,谢谢上天成全。
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感谢万民的关注,感谢各方的支援,感谢这个请缨来的重担……
每个人的心声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在铁狮面前,每个参与的人,都把自己变成了“工匠”,变成了千年之前,那个用“泥范明铸法”铸铁狮的李云、窦田、郭宝玉……
明天,就是“装藏”的日子,人们决定最后一次进铁狮肚子里看看。
苏东利、赵如奇率先进去的。
里面有铁盒子,是用来“装藏”的。
大盒子里套小盒子,现在还是空的。
苏东利翻过盒子看了看,赫然发现里头有一个东西,他拿出来看了看,交给赵如奇,赵如奇看了看,揣进了兜里。
待人们都走出来,于桂亭才进去。
铁狮肚子里很宽敞。
可以同时站四五个人。
他看了看,一侧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看那些文字时,他愣了一下,把一个秘密装进了心里。
第二天,天津大悲院智如法师、沧州佛教协会会长延参法师率僧众为铁狮子举行“装藏”仪式。
在悠扬的梵呗声中,洒净、安座、祈福……
僧俗信众双手合十,虔诚颂号:
沧州铁狮,亦名镇海吼,威力显赫,有镇海镇城之说,能护佑百姓。历经千载,饱经沧桑,伤痕累累,锈蚀严重。盛世重开,今有东塑集团董事长于氏桂亭人者,效仿前贤,布施善款,成就功德……
阳春三月,青草点翠。
佛号悠扬,颂声飘荡。
所有这一切,给铁狮更添增了一种神秘的力量。
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民丰物阜,人心向善……
7、世界之最
狮城公园。
柳垂柔丝,桃吐丹霞,连翘洒金。
2011年3月28日,新铁狮举行揭幕仪式。
世界纪录协会高级认证师习操走上主席台:
“经过前期的严格审评,数据分析比较,以及现场的测绘认证,下面我宣布结果如下:
沧州狮子王由河北沧州东塑集团捐资建造,采用灰铸铁为原材料,于2010年12月18日8时一次性整体浇铸完成,高6.905米,长8.532米,宽4.180米,重100.08吨,沧州铁狮子王创世界上一次性整体浇铸最大的铁狮子世界纪录成功。沧州狮子王世界之最当之无愧。”
认证师当场颁发世界纪录认证书。
现场掌声一片。
时任市长焦彦龙宣布:重铸沧州铁狮子正式揭幕。
礼弹腾空而起,二十丈红绫徐徐落下。
铁狮子露出真容。
铁狮高踞汉白玉基座,背负莲盆,昂首向南,身姿矫健,威武雄壮。
新铁狮体积是原铁狮的1.32倍,体重是原铁狮的3.4倍。
从此它屹立在沧州的西大门,与旧州铁狮巍然相对,千年对接,共话人世沧桑。
国家一级作家何香久为铁狮做了碑记:
沧州铁狮,始铸于后周广顺三年,时为公元953年。初立于旧城开元寺前,狮本文殊坐骑,又称镇海吼,气象浑穆,实旷古之大冶,盖世之奇观,故沧州亦名狮城。千载寒暑,异令风蚀雨浸,铁狮之雄威如故,然形貌支离,人民政府为求国宝完璧,顺应民心,重铸铁狮。沧州东塑集团慷慨捐资千万,敦请专家,荟萃艺匠,承启传统铸造之工艺,克艰克难,终厥成功。新狮之铸,巍然屹立,千秋而不易其容也。新狮高七米长八米宽四米有余,扩旧狮之制,重一百余吨,为旧狮之倍然。熔十万金汤,一举浇铸,又妙与旧狮震旦,宝铁端立于新城之狮城公园,若夫天朗风和,元气氤氲(yin yun),临此境者,亦有正气环绕之感也,鲸知海大无限饮,雁觉天宽有规飞,此乃沧州之傲也。赞曰:和谐盛世,沧狮重生。穆穆煌煌,天人合应。中华魂魄,累世传承。吾辈仰此,亹(wei)可达峰。
好一个和谐盛世,沧狮重生。
好一个中华魂魄,累世传承。
面对欢庆的人群,面对昂首的铁狮,面对记者的镜头,于桂亭一改昔日的侃侃而谈,只简短有力地说:“感谢社会各界,感谢理解和支持铁狮子工程的父老乡亲,感谢所有为铁狮子付出辛勤汗水的人。铁狮子是沧州的魂,我是沧州人。”
千载悠悠,人如过客。
风剥雨蚀,铁狮长存。
它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图腾。
也将成为穿越时空的生命密语。
日月交辉,星光璀璨。
风吹旷野,瀚海扬波。
铁狮站立的地方,成为沧州的城市原点。
城市原点,是城市标注方位的“零公里点”,代表一座城市在地理上的精确位置,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为什么以这里为原点,铭文中如此表述:
沧州以狮城誉满天下,沧州铁狮,历经千年,代表着沧州历史文化的悠久积淀和深厚内涵。雄狮体魄宏大,昂首阔步,象征着沧州人民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祥云环绕,莲花盛放,寓意沧州人才辈出,日新月异,前程似锦,盛世吉祥。
铁狮身畔,呼啸的高铁一路风行,成为时光一往无前的意象。
从这里出发,每一个方向,都通达未来。
我们的沧州,南接齐鲁,北倚京津,西枕太行之巍峨,东临渤海之浩荡。
我们的沧州,沧海横流,豪杰辈出,英雄栖息之沃土,人文滋养之厚地。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流泪流汗奋斗于斯,身系文脉传承于一斯。
铁狮子是沧州的魂。
我是沧州人。
8、千年见证
在这盛大的揭幕仪式上,于桂亭望着铁狮,赵如奇望着铁狮,苏东利望着铁狮……
现场所有的人们,都仰脸望着铁狮。
从今后,
会有一群一群的人,一代一代的人,在它身边如斯仰望。
若干年后,也许会有孩子仰头问:
这里为什么会有个大铁狮子?
这个铁狮子为什么叫狮子王?
它是怎样铸出来的?
文字终会腐朽,
故事早已堙没。
铁狮默然无语,
也许只有风,
会诉说一些秘密——
因为刚好遇见你,
留下足迹才美丽。
千年的缘分,
不想错过,
所以铸下未来的期许。
走过才明白,
一切都是天意。
所有的曲折,
只为成全生命的意义。
铁狮,不是冰冷的坐骑,
它是一个见证,
见证一群人的血肉来去。
当所有的面容模糊,
只有它,依然经霜历雨,
看一个城市如何伸姿展颜,迈步向前,
看世事变迁,季风流转,
看彗星闪耀,八荒云烟。
愿它挺立,
愿它昂然,
愿它自强不息吐纳山川。
千年,
有雨敲窗,有梦如鞭,
它将经历一城的浅浅喜、静静爱、沉沉眠。
它将守候一城的风烟俱静,万户团圆。
苍穹纷扰,放眼人间。
见证沧海,有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