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十八章危机

浏览量
  第十八章,危中寻机,弯道超车——明珠布局全国
  市场突变寒风起,
  哀鸿声声叹危机。
  东塑逆势有良策,
  老板高擎扩张旗。
  德州芜湖布棋子,
  谁不惊咱明珠奇。
  ——题记
  1,危机,危机,危机就是危中寻机
  为了上市公司的稳步发展,于桂亭把尼龙膜打包,装入“明珠”。
  明珠活力大增,尼龙膜如虎添翼。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所有企业进入瑟瑟寒冬。
  市场一片哀鸿,破产、倒闭企业比比皆是。
  明珠强势飘红。
  全国尼龙膜行业整体下滑,亏损面达百分之六七十——国内有十几条生产线,唯有东塑是同步拉伸的,年产达4500吨,一举打败日本尤尼契卡公司,站上行业顶峰……
  人们不得不佩服于桂亭的眼光——当初要是上“两步法”,很难抵御这场金融风暴。
  掌握核心科技,拥有自主产权,东塑的工业之路在创新中显示了强劲的御险能力。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句话是说,你要知道松的劲拔,你得等到大雪覆盖时才会明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是说,等岁月严寒万木凋零,你才知道松柏筋骨的强健……
  在温暖的日子里,所有企业生机勃勃,一片葱绿,待到市场低迷,经济寒风横扫,那些粗制滥造的加工企业,低技术含量的贴牌产品,一下子落叶纷飞,根死枝枯。而恰恰是寒风劲扫,让那些科技含量高、独一无二的产品有了卓越的表现舞台。
  这就是“数一数二”理论的高妙之处。
  在危机中,许多厂家收拢了翅膀。
  在危机中,许多企业迷雾中叹息。
  于桂亭却在危机中看到了机遇,看到了蓝海。
  当整个行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东塑人逆流而上,开始新项目的上马。
  2009年2月,东塑集团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
  在会上,于桂亭长篇阐述《危机就是危险之中有机会》的思想,提振士气,再布战局。
  他的这一思想,再一次长期影响了东塑的发展格局。
  2,飞身跨马,东塑扯起“扩张”大旗
  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些思想吧。
  “在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在全世界企业几乎都在勒紧裤腰带准备过冬的时候,东塑集团逆势而上,再上项目,自然会引起在座大家的担心,也会引起社会以及关心我们企业的朋友们的不理解,而我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我们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看到了机遇。
  的确,危机这个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谈话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许多领导及同仁见到我都会问道:老于,这场金融危机对你们企业影响大吗?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越来越糟糕,国内外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没有倒闭的企业也大多采取各种措施,如减少投入或变卖资产,想法设法渡过难关,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着,活下来等待下一轮的经济复苏。
  面对危机,人们一般有三种心态,一种是感到无所谓的人,也就是麻木的人,随波逐流的人;一种是悲观的人,也就是被危机吓倒的人;另一种是面对危机冷静分析、从容面对的人,也就是相信总能在危机中找到机遇的人。
  对于目前许多人的谈危色变,我们之所以敢逆势而上,就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属于第三种人。危机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始终把危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个常态,企业只要存在,就一定会面临危机,而且会时时刻刻面临危机,危机是检验企业的一块试金石,能否预防危机、战胜危机往往是考验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困境中,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抄底,敢于逆势而为,才是一个企业实力真正的体现。
  我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不是外部环境的恶化,而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俗话说得好,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就最好什么也别干,只要我们干事业,就随时随地伴随着风险。居安思危,转危为机,是一个企业持续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我记得柳传志说过一句话,一个经历了九死一生还能活着的企业,才是一个伟大的企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在当今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的今天,创业并不是一件难事,赚钱也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如何让企业做强,做长久,一个能活得长久的企业肯定是能战胜风险和危机的企业,而一个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危机管理的企业,就像一个在黑夜中的裸奔者,等天亮时,难看是一定的。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年,这和我们的企业缺乏危机管理是有很大关系的,市场经济有其特有的周期性,能够生存长久的企业,都是一些能够克服经济周期、战胜危机、驾驭危机的企业。
  我经营东塑已经三十年了,自从我接手东塑的那一天起,危机就时刻伴随着我,而且很多时候都好像闯不过去。我常讲,我们这一代企业经营者是最幸运的,又是最不幸的。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给自己一个发挥和发展的空间。不幸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风险,这种风险不仅来自经济,还来自政治方面,这两个方面稍微平衡不好,企业就会陷入深渊……可以说,我经营东塑的这30年,其实就是克服危机的30年,而每次克服危机、战胜危机后,东塑都有一次跨越式的发展……
  前些年我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当别人都小心翼翼、不敢迈步的时候,这时你走一步,就相当于十步,但当别人都迈大步的时候,你走一步就是一步,甚至是半步……危机面前,正是我们迈大步的时候。
  众所周知,干企业是非常辛苦的,今年我已经60岁了,之所以还在干着这个在别人看来非常劳累、非常危险的职业,从大的方面讲是责任,是对东塑老的少的责任,是对股民的责任,是对社会的责任;从个人角度讲,30多年的摸爬滚打,使我非常享受这种在危机中发现机遇的乐趣,享受这种战胜危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没有了挑战,很大程度上也就降低了工作的乐趣……
  具体到我们的投资项目,我们面临的危险肯定是第一位的,甚至可以说高度的危险,因为大环境不好,几乎所有的需求都在下降,每个行业都面临非常残酷的竞争,在这时增加投入、增加产能,的确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旦投入不能变成现金流回来,企业的活钱就有可能变成死钱,到那时,再大的企业都有可能破产。
  为什么我还坚持在这时候上项目呢?那就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能做到在可控范围内的安全就是成功。
  首先说我们的第一项投资——上尼龙膜二线。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许多同行都赔了钱,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人再投资上生产线,一些亏损较大的企业甚至想停产,而我们的东鸿已经具备了足够大的相对优势,那就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日本顶尖公司相当,但综合成本每吨比他们低5000元……这个行业的竞争激烈或者说暂时不景气,会阻止行业外的资本进入,这就给我们扩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就是我们说的危机中的机遇……
  我们在逆势中大手笔投资,一切以打造企业品牌为出发点,看淡眼前,着眼未来,不惜损失眼前的利益,我认为这相当于给我们自己的未来存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百年老店的根基做扎实……”
  这是一篇长篇演讲,它的中心主题就是危中寻机,逆势飞扬。
  在于桂亭思想的指导下,东塑在一片秋风落叶声中,飞身跨马,扯起“扩张”大旗,进行弯道超车。
  3,有大事找“老大”——“六狼”下山
  东塑人瞪着鹰一样的眼睛,在寻找机会。
  又一个机会来了。
  “老大,他们出手了。”
  2009年5月的一天,于新立推开了于桂亭的门,汇报了一件行业大事。
  原来,东塑上尼龙膜项目时,德州平原县东力公司投资2.6亿巨资上了两条尼龙膜生产线,是德国的“两步法”,由于技术力量不够,安装后趴窝三四年,一直开不起来。
  没有办法,他们开始寻找买主。生产线先是转给韩国一家公司,但韩国公司鼓捣半年,也没能开起来,只好“放手”……当地政府很是焦急,现在又在与厦门一家公司谈判,据传来的消息,双方已经有了合作的意向……
  山东这两条线就在东塑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于桂亭对它很是关注。如果这两条线被外企收购,不足挂虑,如果被本土企业收购,则成为东鸿的心腹大患。
  于新立把最新情况一说,于桂亭想都没想,立马下令:这两条线咱们得拿。
  此时尼龙膜成为明珠旗下一大支柱产品,正是蓄势待发之际——此时不“收”还待何时?
  时间紧迫,志在必得,于桂亭必须亲自出马了。
  于桂亭拍板:明天一早赶赴德州。
  兵贵神速。
  事不宜迟。
  于新立前去布置,精挑人马。
  于桂亭略一沉思,拨通了中国包装协会老朋友的电话,邀其出面“接洽”,二路人马在德州碰面。
  第二天早上,太阳还半隐半露,东塑一行人“下山”了。
  于六狼带着东塑“狼团队”扑向德州平原县。
  一路上艳阳四射,一路上谈笑风生。
  “老大,他们都要签合同了,会不会太晚了?”
  有人为“消息迟到”而隐隐担忧。
  “不晚,时机正好。”于桂亭气定神闲。
  平原县工业园斜对面正好是一家宾馆,于桂亭一行落座,与北京行业协会朋友汇合……
  平原县的主要领导都不在家,一位副县长出面接待。
  副县长一见东塑一行人,就有点一震。
  于桂亭身姿挺拔,不怒自威,中式油绸褂,显得儒雅大方,气度不凡。其他人都是西服革履,领带正装,个个精神干练。
  行业协会领导出面“接洽”,副县长热情相待。
  简短介绍后,于桂亭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了解到咱们县有两条尼龙膜生产线,正在寻找买主,我们有意购买,今天就是前来了解情况的,现在就可以谈,价格好商量……
  这位副县长有点懵圈。
  瞅瞅神采翼翼的于董事长,又看看目放精光的几个下属,实在有点摸不清局面。
  娘哎,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哪路神仙吗?咋看咋有点不像买卖人呢?……俺们县长上厦门去了……这个节骨眼上,他们要买,怎么办……副县长内心琢磨,不断打着小九九。
  当地领导为卖这两条线,早就急懵了,和三三两两的企业,一谈就是半年,你漫天要价,我就地还钱,扯来扯去终于有眉目了,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靠谱吗?
  可是看这些人,又都是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再加上有北京行业协会的领导“陪同”,他们又不得不慎重对待。
  说话间已近中午,副县长安排设宴,于桂亭一乐,不忙,我要买东西,你也得让我们看看货吧。
  副县长赶紧安排人领着东塑人去看工厂。
  东鸿总经理陈宏伟和两个工程师走进了厂区。
  院子里芳草萋萋,花坛里被荒草覆盖,连台阶里都长满了青草。
  车间的玻璃窗已经破损,阳光透进来,照着一地尘土和鸟粪,人走进来,受惊的鸟扑棱棱一阵乱飞,扬起满屋的尘埃……
  庞大的生产线蒙着塑料布,几个人简单看了看,主体部分基本是完整的,这就够了……
  十几分钟后,陈宏伟回到宾馆,冲于桂亭点点头。
  于桂亭心里有谱了,说,我们的人看了,我们有意购买……我出资1.12亿收购,可以分两次付款,半年付清,只要你们同意,随时可以签合同……
  这位领导见过企业家多了,见过老板多了,哪见过于桂亭这样谈买卖的。
  大致一看,张嘴拍板,价格好商量……
  “咱们先吃饭,详情慢慢再谈。”副县长把于桂亭一行人让到了雅间。
  他抽身找个僻静地方,赶紧给县长打电话——马县长和主管工业的王副县长已经去厦门了,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今天可能就要签合同了。
  “县长,先别签……别签合同,又来了大买主,给咱的价钱更优惠……”副县长赶紧把消息传到了厦门。
  4,于桂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东力”
  第二天,平原县马县长一行人飞到北京,直接到了东塑“考察”。
  他们实在难以置信,眼皮子底下竟有这样的大买主……东塑是什么企业?以前没听说过呀!副县长把一行人形容得犹如“天神下降”,不会是骗子吧?可条件诱人,又有中国行业协会的人陪同,不由人不信……
  事不宜迟,亲眼看看再说……
  他们放下厦门的谈判,在东塑一考察,就被东塑震住了。
  东塑那尼龙膜生产线,开得哗哗的。
  那技术,那力量,服了。
  平原人盼的是钱啊,还贷着急。东塑的价钱更优惠,谈吧。
  于桂亭了解平原领导的心思,不是还贷着急吗,他二话没法,指示财务:先给打过五千万去。
  于桂亭做事绝了。
  合同没签,事没谈妥,钱先过来了。
  这叫定人心。
  平原人的心定了。
  与厦门谈了半年的合作“泡汤”。
  三下五除二,东力与东鸿,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双方签了合同。
  十天,不到十天。
  于桂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东力”。
  两条国际先进的尼龙膜生产线,收归囊中。
  签约仪式上,于桂亭谈笑风生,漫不经心地放言,这两条线,趴了三四年,我们一个月就能开起来。
  啥?一个月?
  出席签约仪式的当地领导四套班子都在,人们都以为是听差了,这两条线,安装后就没开起来过,连自以为技术高超的韩国人,折腾了半年,都没能玩转,你们东塑一个月?
  吹牛也得有个谱呀,少说也得几个月吧。
  人家都关着面子,谁也没说什么。只有招商局的领导捧场,说,好,好,到时开车成功,别忘了告诉我们,我们一定到场庆贺……
  等于桂亭一行人走了,人们悄悄问陈宏伟,陈总,你们董事长是不是有神经病?
  投资一个多亿的事,一句话就拍了板。
  趴了三四年的机器,一个月就开起来?
  陈宏伟乐了,憋不住地想乐。但他啥也没解释。心说,你们不了解俺们“老大”,他就是这么“狂”。
  不过,出水才看两腿泥,这阵儿,陈宏伟带领人马进驻东力,正千头万绪,也没心思说别的了。
  这时,“东力”不叫“东力”,改成“德州东鸿制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
  5,于桂亭放言,一个月开机,平原人“惊了”
  东鸿总经理陈宏伟率领二十名技术骨干,进驻平原县。
  第一天开始资产、设备的交接。
  第二天对设备进行检查、检修……
  这条生产线几年没能开起来,现场破败而凌乱……先清理现场,打扫车间……
  由于几易其手,局部设备有的已被拆得不完整……
  机器模头脏得怎么用原料冲洗都不干净……
  自控系统失灵,已被上家改动……
  电气部分联动有问题……
  密码几经交涉对方不肯交出……
  已升任明珠副董事长的于新立赶赴德州,再披战袍……
  整个系统东塑又投进四百万进行改造……
  一个月,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的“玩命”。
  当地的工人吃不住劲了,说,陈总,你们太拼命了。
  陈宏伟笑:老板就给了我一个月时间……
  工人悄悄说,你们董事长就是神经病。
  陈宏伟又嘿嘿乐。
  6月19日,曙光照耀。带着工人忙碌一晚上的陈宏伟,站在庞大的生产线旁,笑脸绽放。
  “董事长,我们成功了。薄膜线全线开车,而且已经拿到首批订单。”
  消息传来。
  平原皆惊。
  同行皆惊。
  十天内签合同。
  一个月开车。
  一个月出产品……
  东塑人,还是人吗?!
  2009年7月20日,德州东鸿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
  德州市、平原县有关领导,县直部门,东鸿商户代表,三百余人参加了开业庆典。
  位于平原县开发区的德州东鸿厂区,锣鼓喧天,彩旗飘展,鲜花簇拥在主席台周围,12门礼炮分列两侧。
  后面的办公楼上,悬挂着社会各界、各供销商祝贺的条幅……
  东塑人豪情满怀。
  “在沧州,我们正在用自己的知识产权集成第二条尼龙膜同步拉伸生产线,开车成功后,我们将在平原上马同步拉伸第三条、第四条生产线……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研发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实现高端电池隔膜的国产化是我们的又一新课题……我们将努力把平原打造成北方最大的高科技制膜基地……”
  “德州东鸿的建立,不仅扩大了公司的生产规模,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为东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们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实现达产达效,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薄膜生产基地和国内特种薄膜生产基地……”
  晚上是盛大的招待晚宴。
  于桂亭在掌声中登台。
  感谢,鞠躬,敬酒……于桂亭娴熟地将“于氏风采”展现在众人面前。
  他举起酒杯,面对所有客户,发自肺腑地说:“做企业一定要讲忠诚二字,忠诚不单单对客户要讲,而且对所有人都要讲。这是企业取信于人的关键。赢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但赢利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我所说的赢利是要与我们做生意的人实现共赢,因此,一定要让利于人,宁可自己少赚甚至不赚钱,也要让别人得到实惠,以便给下一代留下生存空间……有人说,老于,你新开了两条线,利润一定大增,我说,不,今年我的利润还是三千万……人们不明白,增量为什么不增效?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我们决定,今年的这两条线的产品,我们不赢利,我们把所有的利润让给客户……”
  掌声响起。
  笑声飞扬。
  于桂亭又震了众人一下。
  6,八个月,“明珠”落户安徽
  明珠弯道超车,步子越迈越大。
  很快,他们又把目光瞄到了千里之外的安徽芜湖。
  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与合肥并称为安徽省“双核”城市。
  芜湖地处长三角西南部,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
  “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地理位置绝佳。
  于桂亭用手一指,就是它了。
  沧州明珠在长江流域再布棋子。
  2009年7月29日,明珠在芜湖举行隆重的投资签约仪式。
  “芜湖明珠塑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燃气、给水管材管件。
  “北方最大的管道基地”向南方扩延……
  2009年8月11日,芜湖明珠总经理高树茂带领一哨人马,进驻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
  明珠上市公司董事长孟庆升面对将士,下达了军令:
  “工程总工期九十天,届时将满足车间设备安装和正式投产的需要……”
  放眼望去,此时此刻的工业区内,除了建筑物,到处是齐腰深的荒草及垃圾杂物……
  工作人员全面进入,拉开建设大幕:
  披荆斩棘、拔草趟路,手拿钢尺和纸笔,丈量尺寸,绘制草图……
  平地面,挖缆沟,铺管道,硬化路面,建生活区……酷阳高照,汗出如浆……
  建化验实、实验室、粉碎车间、库房……阴雨绵绵,风雨无阻……
  货场硬化,高杆灯安装,变电室,配电设施……
  江南的潮热高温,把明珠人变成了水人,毛巾擦一把就能拧出水来……他们的脸由红变黑,晒得都脱了皮……
  建设一个现代化、花园式、整洁明亮的“芜湖明珠”……这是明珠人心中的蓝图。
  先上马四条挤出生产线,最终达成八条生产线的规模,年产值在三亿以上……这是明珠人的目标。
  2010年1月10日,第一批生产线运送到车间;
  2月8日,员工们一夜未眠,试车成功……
  4月25日,芜湖明珠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
  东塑集团董事长于桂亭亲临现场,明珠公司董事长孟庆升率众,与当地领导和商户代表聚集一堂。
  四月的江南花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位于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的明珠厂区内,彩旗招展,贺幅高悬,大红彩虹拱门矗立在办公楼前的主席台前,红地毯从主席台一直延伸至厂区大门外,礼仪小姐分立于大门两侧,工作人员忙碌着接待来宾……
  鞭炮齐鸣,礼炮震天。
  这一天,宣告芜湖明珠历时八个多月的建设,正式投产。
  这是从荒草泥泞中建起来的崭新厂房。
  这是从潮热的季候里淘练出来的新队伍。
  这是东塑人拼出来的又一个“明珠速度”。
  锲而不舍、攻坚克难、日夜奋战……这些词都太普通了,太缺乏个性和光彩了,都不足以形容明珠人挥汗如雨、疲惫困顿的日日夜夜……
  你问他们在芜湖有什么感受?
  他们说,说实话,我们最想家,想喝沧州的粘粥,吃家里的馒头……你们再来,能不能给我们带点家里烙的大饼……
  工人汗洒衣襟,于桂亭喉头哽咽。
  员工的血汗,变成了一车车运往全国各地的、各种型号的管材、管件……
  员工的血汗,换来了明珠产品对华南、华东区域的覆盖,以及全国市场份额的逆势增长……
  于桂亭这个“于大吹”,人们也不知他使了什么魔法,他只要一声令下,兵将们就东拼西杀,完胜收官……
  7,自制尼龙膜“二线”,明珠惊爆“原子弹”
  在芜湖紧锣密鼓建设的同时,沧州东鸿的员工们,也正在自制尼龙膜的“二线”。
  这是东塑技术力量的展示。
  这是从“进口”到“自制”的跨越。
  大技贵勇。
  大技贵精。
  选择自制生产线,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
  这种世界先进的生产线,由于设备、工艺复杂,在国内一直无人敢问津。国内现有生产线全部是德国、法国和日本的制造技术。
  明珠自制生产线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改变整个行业的建设模式,成为拉伸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此它在业内所受的关注非同一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东鸿二线项目人员踏上了自行研制生产线的艰难之旅。
  项目总负责人于新立战前立威:
  自主研发的“二线”从各方面要优于“国外进口”。
  又一个登天的要求。
  所有项目组人员面对着最大的拦路虎:超越、创新。
  从此他们开始“闯五关”的日子。
  一过研究关。
  二过设计关。
  三过监造关。
  四过安装关。
  五过试车关(每一关都省略二千字)。
  两年时间过去了。
  自制的生产线安装完毕。
  检查设计和安装质量的唯一标准是试车。
  这天晚上,尼龙膜二线车间内灯火通明,人们憋了两年的劲儿就等今天投料试车了。
  随着上料系统的蜂鸣,挤出机开始吸料,模唇口开始有熔料挤出……急冷辊送出第一道铸片……
  夜间12点15分,随着一片欢呼的掌声,第一片成膜从拉伸机内涌出……
  至此,新安装二线一次性贯通……
  于新立却紧皱着眉头。
  虽然贯通了,但膜质量不理想。
  “制造部停车清模唇,其他人员到我办公室讨论工艺方案。”
  于新立一声令下,众人汇聚办公室里,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凌晨3时,膜质量明显好转,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早晨六点,生产线成膜的各项指标均达标准……
  一夜未眠。
  迎着满天霞光,东鸿的二线车间里掌声一片……
  自制的国际先进的尼龙膜生产线成功了!
  奇迹。
  东塑人再一次引爆行业“原子弹”。
  薄膜行业的“小老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一年,“BOPA薄膜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在沧州召开。
  这是国家级的一次行业峰会。
  明珠尼龙膜亮相在世人面前。
  于桂亭面对着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前辈和老大哥,慷慨陈辞:
  我们的产品,打破了薄膜高端市场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我们的目标是使中国的尼龙膜产品登顶世界舞台,甚至占主导位置……
  我公司不仅局限于在中国市场做大,而更要在国际市场做大。我希望薄膜行业能够团结得更加紧密,共同进步,健康发展,推进BOPA薄膜行业走向世界,我们都肩负着使命和责任!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共同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争气!……
  年轻的明珠,勇往直前的明珠,以打造BOPA薄膜企业航母的姿态,把中国的尼龙膜事业,带向国际领域的竞技场……